6月29日,作为第十届全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首场比赛,中国式摔跤比赛在市体育馆开赛。来自全区12个盟市的12支代表队,193名运动员同台竞技,一“跤”高下。比赛现场,各队选手两两对垒,凭借一系列高难度技巧性动作,展现出中国式摔跤运动独特的力量与美感。
▲激烈对决,精彩瞬间。
赛场上,局面“僵持”,难分上下;赛场下,无论输赢,秒变好友。候场区,大家热切交流比赛经验、细节,赞叹对方实力,相互握手致意,每个人脸上都洋溢出发自内心的笑容。
▲中国式摔跤52公斤级决赛现场。
▲运动员正在进行97公斤级决赛。
▲一“跤”高下。
“我觉得参与这样一场盛大的运动会,最重要的不是比赛成绩,而是通过和各兄弟盟市的优秀运动员切磋技艺,不断提升自己的摔跤竞技能力。”巴彦淖尔市代表队运动员温都苏说。
▲比赛现场。
▲颁奖现场。
▲我市运动员图门白乙拉荣获110公斤级比赛一等奖。
▲我市运动员谭格思获得62公斤级比赛三等奖。
竞技场上,运动员们挥洒汗水,为夺得荣誉拼尽全力。而赛场内外还有一群人,奔波忙碌,默默奉献,没有喝彩但仍无怨无悔,他们就是为第十届全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时刻待命的“幕后英雄”。
▲裁判员为选手打分。
▲媒体记者聚焦比赛。
▲聚焦精彩瞬间。
在赛场检录区,几名志愿者正在进行通知、签到及组织带领等一系列服务。“现场秩序比较好,运动员们也很配合,现场工作进行得十分顺利。”来自乌兰察布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大一学生金嘎热情地说,自己是第一次在如此大型的体育赛事做志愿者,能和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为选手和比赛提供服务,感到深深的责任感和荣誉感。
▲志愿者,赛场上一道亮丽风景线。
▲医疗保障助力比赛顺利进行。
此外,记者在比赛场馆了解到,为全力做好赛事医疗卫生保障工作,医疗卫生保障组派出了一辆救护车并安排业务熟练、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驻场保障,及时应对赛场突发情况,做到快速反应、高效处置。“考虑到中国式摔跤是对抗性比赛,人员受伤的可能性较大,我们在急救箱里配备了碘伏、绷带、云南白药喷剂、止血带等常用医药品。如果运动员受伤,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处理。”市第二医院医务人员岳雪萌说。
无论是奋力拼搏的运动员
还是严守公正的裁判
无论是四处奔波的志愿者
还是默默付出的工作人员
亦或是呐喊助威的观众
投身于第十届全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每一个人
共同绘就了运动场上最美的画面
比赛还未结束,精彩仍将继续……
来源:乌兰察布市融媒微信公众号(文/记者 赛娜,图/记者 周卫兵 唐璇博 王俊平 实习生 刘志帅 郭小燕)
原标题:《赛场内外 共筑精彩——第十届全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中国式摔跤比赛现场掠影》
阅读原文